

——记南亚所剑麻营养诊断课题组
1995.11.25热院报第二版
我院南亚所剑麻营养诊断课题组,是农业部“八五”期间重点课题。他们在短短的几年内,先后获得多项市、省、部级科技进步奖,“H.11648麻营养诊断指导施肥技术研究”成果,还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。
而当初,他们对剑麻很陌生,更何况开展对其内部营养生理的研究,国外对此研究也仍然是一个空白;国内也未能形成一套应用技术。他们踏遍了华南五省(区)32个麻农场进行营养诊断,与广东金星农场、广西东方农场和旺茂农场合作。在经过多项的试验研究,提出了新的采样方法和营养诊断指标,并积极在生产上加以验证和推广应用,取得了可喜的经溶效益和社会效益。广西东方农场在营养诊断法的指导下,使剑麻多增产纤维1056吨、多创利润100万元,节支7万元,累计増收109万元。广东东方红农场则使该场老麻田的出纤率提高了1.4个百分点。亩增产纤维170.8公斤,増产纤维9.4%。金星农场为此一年即可节约肥料费46万元。
他们的科技推广广泛服务于华南地区的各植麻农场。在福建漳洲、广西南宁、广东湛江等地,他们为这些省(区)43个植麻场的生产科长、技术员举办培训班。无私地奉献出多年研究工作保留下来的珍贵图片资料,编制出一百多套适应全国植麻区直观使用的彩色图集,几乎全国的热作院校和各植麻农场都购买了这套资料。他们的技术推广面积达10万亩。
湛江是我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。他们针对该地区蔗农盲目施肥,甘蔗缺素症状常有发生,单产仍然较低的情况,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综合诊断施肥法(DRIS法)在热带作物上的应用及其改进的探讨”,开展甘蔗、剑麻等方面综合诊断法的运用研究。DRIS法是迄今较为先进的营养诊断方法。他们通过广泛调查、采样和分析研究,建立了采样点覆盖主要产区,含有上千套观察数据的甘蔗、剑麻等营养诊断数据库以及特高产样品营养诊断数据库。以大田验证结果表明,即使在连续两年春、秋季干旱,肥料效益未能完全发挥的情况下,DRIS法诊断施肥仍可使甘蔗和剑麻分别增产8.77%和7.98%。目前他们正努力在湛江市100万亩以上的蔗园推广此项诊断法,使产量提高10-20%,到时按每亩增产甘蔗0.4—0.8吨计,可为湛江市经济增收5千万到1亿元。
该课题组为适应迅速发展的“三高”农业需要,积极调整方向任务,开展了包括“芒果主要矿质营缺素症诊断与生理病害的综合研究”在内的芒果系列技术研究。以广东省主栽芒果为试材,向大家推荐矿质元素的适合含量水平,指导经济施肥,使芒果大规模生产能走上真正意义的科学管理新台阶。澳洲坚果及番荔枝等果树的矿物质肥效试验及产期调控的研究,则是他们有针对的,将来在生产上将会大规模发展,生产上又需要配套技术,而开展的超前于生产的研究项目。
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形势,他们还主动迎着困难上,积极向所里承包了四十多亩土地发展热带水果种植,走科技产业化的道路,让科学研究更直接与生产挂钩,发展今后将在“三高”农业中有较大优势的番荔枝、水晶蜜杨桃、人心果、毛叶等热带名优稀水果,使果园成为产期调控、营养诊断、品种示范的综合科研示范基地。
人们常说:“火车跑得决,全靠车头带”。剑麻营养课题组这列奔驰在科研战线上的快车,离不开该组主持人、老共产党员许能琨副研究员这个老火车头的传、帮、带。他在近几年里,先后被评为湛江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、广东省先进工作者,获得过国家农业部颁发的“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先进个人”荣誉证书,是该课题国家科技进步奖研究果的第一完成人。他作为课题主持人,从不摆架子,亲自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,带干粮挤公共汽车下农场。并大胆任用年青人,对年青人做到既严格帮助又热心培养。在他的带领下,课题组的路子越走越宽,课题组的同志也越干越有劲。
(1995年11月25日热院报第二版)
——记南亚所剑麻营养诊断课题组
1995.11.25热院报第二版
我院南亚所剑麻营养诊断课题组,是农业部“八五”期间重点课题。他们在短短的几年内,先后获得多项市、省、部级科技进步奖,“H.11648麻营养诊断指导施肥技术研究”成果,还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。
而当初,他们对剑麻很陌生,更何况开展对其内部营养生理的研究,国外对此研究也仍然是一个空白;国内也未能形成一套应用技术。他们踏遍了华南五省(区)32个麻农场进行营养诊断,与广东金星农场、广西东方农场和旺茂农场合作。在经过多项的试验研究,提出了新的采样方法和营养诊断指标,并积极在生产上加以验证和推广应用,取得了可喜的经溶效益和社会效益。广西东方农场在营养诊断法的指导下,使剑麻多增产纤维1056吨、多创利润100万元,节支7万元,累计増收109万元。广东东方红农场则使该场老麻田的出纤率提高了1.4个百分点。亩增产纤维170.8公斤,増产纤维9.4%。金星农场为此一年即可节约肥料费46万元。
他们的科技推广广泛服务于华南地区的各植麻农场。在福建漳洲、广西南宁、广东湛江等地,他们为这些省(区)43个植麻场的生产科长、技术员举办培训班。无私地奉献出多年研究工作保留下来的珍贵图片资料,编制出一百多套适应全国植麻区直观使用的彩色图集,几乎全国的热作院校和各植麻农场都购买了这套资料。他们的技术推广面积达10万亩。
湛江是我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。他们针对该地区蔗农盲目施肥,甘蔗缺素症状常有发生,单产仍然较低的情况,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综合诊断施肥法(DRIS法)在热带作物上的应用及其改进的探讨”,开展甘蔗、剑麻等方面综合诊断法的运用研究。DRIS法是迄今较为先进的营养诊断方法。他们通过广泛调查、采样和分析研究,建立了采样点覆盖主要产区,含有上千套观察数据的甘蔗、剑麻等营养诊断数据库以及特高产样品营养诊断数据库。以大田验证结果表明,即使在连续两年春、秋季干旱,肥料效益未能完全发挥的情况下,DRIS法诊断施肥仍可使甘蔗和剑麻分别增产8.77%和7.98%。目前他们正努力在湛江市100万亩以上的蔗园推广此项诊断法,使产量提高10-20%,到时按每亩增产甘蔗0.4—0.8吨计,可为湛江市经济增收5千万到1亿元。
该课题组为适应迅速发展的“三高”农业需要,积极调整方向任务,开展了包括“芒果主要矿质营缺素症诊断与生理病害的综合研究”在内的芒果系列技术研究。以广东省主栽芒果为试材,向大家推荐矿质元素的适合含量水平,指导经济施肥,使芒果大规模生产能走上真正意义的科学管理新台阶。澳洲坚果及番荔枝等果树的矿物质肥效试验及产期调控的研究,则是他们有针对的,将来在生产上将会大规模发展,生产上又需要配套技术,而开展的超前于生产的研究项目。
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形势,他们还主动迎着困难上,积极向所里承包了四十多亩土地发展热带水果种植,走科技产业化的道路,让科学研究更直接与生产挂钩,发展今后将在“三高”农业中有较大优势的番荔枝、水晶蜜杨桃、人心果、毛叶等热带名优稀水果,使果园成为产期调控、营养诊断、品种示范的综合科研示范基地。
人们常说:“火车跑得决,全靠车头带”。剑麻营养课题组这列奔驰在科研战线上的快车,离不开该组主持人、老共产党员许能琨副研究员这个老火车头的传、帮、带。他在近几年里,先后被评为湛江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、广东省先进工作者,获得过国家农业部颁发的“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先进个人”荣誉证书,是该课题国家科技进步奖研究果的第一完成人。他作为课题主持人,从不摆架子,亲自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,带干粮挤公共汽车下农场。并大胆任用年青人,对年青人做到既严格帮助又热心培养。在他的带领下,课题组的路子越走越宽,课题组的同志也越干越有劲。
(1995年11月25日热院报第二版)